在城市中,有許多遭遺棄的空地,容易被違法傾倒垃圾,甚至遭到縱火,滋生犯罪,消耗城市的資源,毀壞土壤,破壞社區,製造社會的問題。

  本計畫透過與政府合作,增進國有非公用土地的管理效益,以民間的力量投入希望,讓原本只是消極的用鐵皮圍住的土地,重現天日,並改闢為培育苗木兼具自然生態特性的生態教育苗圃,成為一個最貼近我們的生態學習園地。

  以往培育苗木的方式,多由擁有土地的私人或機構進行,一般人無法參與。本會認為若依循原方式經營苗圃、培育苗木,所能成就效果僅限於活化土地利用。如果能鼓勵民眾共同參與,從環境教育推廣、生態復育等面向融入,並透過志工經營,實際體驗苗圃生態,進而引發公眾支持,認同育苗植林理念,是本計畫的重要的核心價值。

  本會多年來推動環境教育累積的經驗,深知環境教育需要有良好的場域,以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灌輸珍惜環境與生態的意識。本會深感台灣綠資源教育相關課程的缺乏,故欲透過苗圃設置與研發體驗課程並加以推廣,進而深化台灣綠資源教育,結合環境綠美化和生態教育,培養參與者加強社會關懷意識,並落實環境永續之理念。

  環品城市苗圃的規劃設計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為主軸,並打造社區鄰里互動交流的場域,同時培育綠化城市的希望之苗,使人們在硬梆梆的水泥都市中找到一份綠意的溫柔。

    環品城市苗圃園區內的規劃堅持將現地現有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並以苗圃園內自然生態循環平衡為理想,透過不同天然材質的搭配運用,創造平面空間的質感與層次變化,增加環境的異質性。

Ø    一般商業苗圃為了防治雜草,園內大都使用雜草抑制蓆或不織布,雖然省去了維護的工作,但卻造成土壤無法呼吸,也促使土壤無法得到適當的改良,更別說小生物無法生存;環品城市苗圃園區內以綠色地被植物全面覆蓋地表、保留園內不平整的地型、石頭磚塊,都是為了保全蚯蚓、蟻類、細菌、菌類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也藉由小生物的分解能力,得以讓土壤得到適當的改良,並藉由增加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水池的手法,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都市熱島效應」現象。大樹下擺設著當初腐朽倒木經切段後的圓木作為椅子,保護現有大樹的根系並可增加苗圃園區內休憩的空間,作為將來生態教育講解的學堂。

Ø    景觀盆苗與蕨類蛇木牆之設置妝點了空間的趣味性及機能性。景觀盆苗豐富了苗圃視覺上的感受,未來亦可回饋給社會鄰里、各機關學校,協助環境綠美化;蕨類生態的營造則提供了苗圃與眾不同的風貌,亦是很好的生態教育題材之一。

Ø    栽植蝴蝶幼蟲食草及蜜源植物提供豐富的食物資源吸引蝴蝶來翩翩起舞,豐富了苗圃的生物多樣性,活潑了苗圃的生命力。

Ø    蘊藏著阿公阿嬤大智慧秘密的小農園,體現農村風情,回憶兒時記憶中泥土的芬芳。

Ø    以生態工法為原則穩定邊坡、植生綠化及重建其生態系功能,鞏固崩塌地水土。在安全許可下保留崩塌地形原貌作為環境教育的活教材。

Ø    為了強化苗圃之生態教育、水質淨化、邊坡防護集水、休閒賞景等功能,於苗圃園內開闢生態池塘,以增加水域生態系,給予水生生物棲地,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增加。

  希望環品城市苗圃能提供參與者多樣的生態與苗圃養護體驗樂趣。未來除了透過對學校、社區等公共場域開放苗木申請,並加以評估後,提供給適合且有需要的場域栽植外,本會也將目標致力於促使讓苗木長成大樹為優先考量,讓台灣綠地面積增加,藉此喚起社會各界響應並實踐綠生活。

 

  整理前,這塊土地被鐵皮重重圍住,被傾倒垃圾,雜草叢生, 滋生蚊蟲,甚至有枯倒木在人行步道上,影響環境美觀與附近居民生活品質。

 

整理前照片

 

  經過整理,將部分鐵皮拆除,除刈雜草,種植桂花與冬青作為綠籬;將枯倒木鋸成段木放置原地作為休憩時使用,亦可提供生物多樣棲息地;廣布草種固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栽種盆景植物以利未來環境綠美化之用,另設生態集水區,儲備雨水,供應用水。

整理後照片

蕨類栽植

盆苗全景

廣布草種

桂花綠籬

段木休憩區

生態集水區